This Is A Dilemma

- Life and Love -

Original noval

Published by Julient-Chen under on 晚上9:39

........大四的時候,我買了第一本原文小說,Koontz, D.所寫的《False Memory》。書的扉頁寫了一段註解:「 AUTOPHOBIA is a real personality disorder. The term is used to describe three different conditions: (1) fear of being alone; (2) fear of being egotistical; (3) fear of oneself. The third is the rarest of these conditions.」 這段註解讓我對這本書好奇不已。那時的我剛落榜,考了兩家臨床心理學研究所,都沒上,相關的知識還非常熟稔。

「Autophobia是啥鬼!?」

........這樣的疑惑可不像是考試時,那種若有似無的deja vu,壓根兒真的沒聽過。而且,它有一個不合乎分類規則的問題,「 phobia」 類屬於「 anxiety disorder」這個類別,怎麼會成了「 personality disorder」咧!兩種分類軸還完全不一樣呢。該不會又是一本賣弄心理學神秘性的騙錢小說吧?畢竟那種東西,在市面上真的到處充斥著。沒有真正地讀完它,也沒法真正的去做什麼評斷。無論如何,自恃唸過幾本原文課本,就把它買了下來,想看看能不能好好看完一本原文小說。很不幸地,光是第一章,就查了121個單字,加上大量的反諷、美國所流行的資訊,第三章還沒讀完就放棄了。

........剛到台南不久,因為工作量適中,於是就在台南火車站附近的敦煌書局,買了當時剛上檔的電影原著小說《Eragon》。想說這種騎士啊、龍啊、巫師啊的小說,主要就像哈里波特一樣,給小朋友看的,用字應該不會太難吧。很不幸地,後來接了翻譯教育心理學課本的工作,也沒繼續讀完。兩本原文小說,就這樣被我買著放了好久。

........住在龜山後,每天花在通車上的時間,約有兩個鐘頭。一開始,在火車上殺了不少飛龍,搞得頭暈腦脹地下車。後來我就選擇拿原文小說殺時間了。先是從給小朋友看的《Eragon》開始,隨著劇情越來越明確,讀起來的速度快了許多,充分地享受第一次不假他人而體驗作品內容的成就感。五月初,我把《Eragon》讀完了,最後居然還要「 請繼續收看第二集」。興沖沖地上網去看看這部電影的影評,沒想到爛到不行,而且連原著小說也跟著遭殃。這本書完成時,作者只有15歲,有些人批評,這本小說不過就是套用標準的RPG公式:身世不明的鄉下窮小子,莫名其妙得到了一隻龍,這時候就會有個智者來教導他,然後不久這個智者就會死,主角就要開始獨立,然後旅行,殺,旅行,殺,順便不斷解開他的身世。

........Eragon的旅程告了一個段落,我的火車生活仍持續著。最近開始讀最早買的那本小說《False Memory》,深深體會寫作深度的不同(有誰有聽過莫札特小時候寫的交響曲啊?)。Koontz把phobia的體驗,描寫得非常深刻,特別是患者所經驗到的知覺扭曲與奇異感,以及對於極其平常的事物,所產生的莫名恐懼,比起變態課本中所教的,令人身歷其境多了。Koontz似乎做了不少功課,但扉頁上得註解,可能還是透露出隔行如隔山的馬腳。他可能把mental disorder誤認為可以用personality disorder描述吧,而不巧剛好又有personality disorder這個診斷。不過我還沒讀完,也許他凹得回來也說不定。
.
.
.